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傅青主女科》医方集解系列讲座 >> 《傅青主女科》医方集解(四)
详细内容

《傅青主女科》医方集解(四)

黄带下(三)


【原文】[1]


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任脉本不能容水,湿气安得而入,而化为黄带乎?不知带脉横生,通于任脉,任脉直上走于唇齿。唇齿之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则口中之津液尽化为精,以入于肾矣。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夫湿者,土之气,实水之侵;热者,火之气,实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红,今湿与热合,欲化红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变为黄色矣。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黄带为脾之湿热,单去治脾而不得痊者,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绕於任脉、胞胎之间,而化此黅①色也,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方用易黄汤。


【眉批】丹邪、元邪四字未晰,拟易以真水真火为湿热之气所侵,绕于任脉,云云。较无语病。然原书究不可轻改,姑仍之。按丹元指本体而言,湿热即水火不正之气,所以为邪合成者。如净银倾入铅铜,便不成正色矣。真水真火与邪混合为一则不但侵矣,所以色变。原书原无语病。

山药(一两,炒)    芡实(一两,炒) 

黄柏(二钱,盐水炒) 车前子(一钱,酒炒)

白果(十枚,碎) 

水煎。连服四剂,无不全愈。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也。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於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眉批】凡带症多系脾湿。初病无热,但补脾土兼理冲任之气,其病自愈。若湿久生热,必得清肾火而湿始有去路,方用黄柏、车前子妙!山药,芡实尤能清热生津。

【方歌1】


黄带主方易黄汤,山药芡实一两尝,白果三钱黄柏二,车前子一是妙方;


热盛公英苦败酱,湿盛土茯薏苡苍,鸡冠花及墓头回,补涩清利方法良。


【方歌2】


黄带下用易黄汤,芡实山前白柏尝,能消带下稠粘秽,补涩清利效非常。


【方歌3】


妇人黄带易黄汤,山药芡实各一两,黄柏二钱车前一,白果十枚服之良。[2]


注:白果10枚约合10-15g


【功效】健脾祛湿,固涩止带,清利下焦


【主治】妇人脾肾不足,湿热侵淫,致患黄带。带下粘稠量多,色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可伴有口渴、口粘、心烦、便粘、尿黄、腹痛、腰痛、肢体沉重,舌质红,苔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无力。本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生殖泌尿系统炎症,如: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等属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者。


【方解】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本草求真》曰:“山药之补,本有过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胜于山药”,故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热利湿,均为佐药。诸药合用,重在补涩,辅以清利;健脾益肾,清热祛湿,则带下自愈。


“脾虚湿盛之白带宜用完带汤治之,倘若失于调治,日久则湿邪蕴积而化热,带色必黄,此证湿与热相互恋结,化湿则有碍于清热;清热不利于化湿,故治当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清利湿热,使脾肾之精得约,而湿热之邪亦去之有路,用易黄汤较为适宜,因其时脾病已及于肾矣。


本方与加减逍遥散比较,虽皆着眼于湿热,但加减逍遥散以疏肝理气,清化湿热着手,而本方以健脾固肾,清热利湿着手,因此二方之适应证显然不同。


临症用本方可做如下加减:如口渴、神烦、便秘、尿赤、舌红、脉数等症显,是热盛于湿,可于原方加知母或黄芩。如口干不思饮、纳呆、脘闷、腹胀、便溏、苔厚腻,是湿盛于热,可加苍术、生苡仁。黄带量多者可加椿根皮、萆薢。

用本方应注意三点:一者,虽热者当清之,但不可过寒,而重伤脾胃;二者,虽湿邪当燥之,但不可过温,恐助热以为患;三者,虽滑脱当固之,但不可过涩,而有闭门留寇之虞。心中有此三点,则虽加减变化千端,亦不会有偏执一端之失。[3]”


“易黄汤重用山药、芡实,补任脉之虚,又健脾化湿,固涩止带为主药;辅以黄柏清热利湿,清下焦湿热,肾中之火;佐以车前子利水,以助清热除湿;白果可收涩止带,又能引诸药入于任脉之中为使药。全方具有健脾清热祛湿,补任脉,止带下的功效。本方所主之证,属于任脉虚而湿热乘之而下注,‘湿者土之气,实水之侵;热者火之气,实木之生’,湿热合化,而成黄带。故治宜补任脉之虚,清肾火之炎,则湿去热清而黄带可除。


应用体会 ①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阴道炎、泌尿系感染、外阴痛痒等病症,症见带下色黄如浓茶汁,气味腥臭,腰酸神疲,食少便溏,舌淡苔黄腻,脉濡滑者。临床应用较多,所治病证亦多,故本方原方后注谓‘此不独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也’。故本方亦可视作治带下证的通用方,只要辨证属脾虚湿热者,皆可应用。②已故著名中医学家、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程门雪论带下病谓:‘湿热宜通不宜止,苦坚燥湿及淡渗。’即指治疗湿热带下用药的大法,‘苦寒以坚阴,如黄柏、黄连、黄芩等一类是也。湿秽宜燥湿,如苍术、白术、陈皮、川厚朴之类是也。淡以渗湿热,如茯苓、泽泻、滑石、薏苡仁、猪茯苓等是也。温燥、苦坚、淡渗乃治湿热三大法’。言简意赅,具有指导临证的意义,应用易黄汤时,可作参考。如黄带黏稠,味腥臭者,可加炒栀子、茵陈、赤茯苓等以增强清利湿热之力;黄带而质清稀,味不重者,可加乌贼骨、生龙骨、生牡蛎等收敛固涩之药;腰部酸困明显者,可加菟丝子、川续断、狗脊等补肾之品;口苦心烦,尿赤阴痒者,可加柴胡、黄芩、龙胆草、地肤子等清泻肝经湿热之药[4]。”

【按语】1.辨证以带下粘稠量多,色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腰酸肢重为特点。傅氏云:“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也。”2.本方补涩之力较强,清利之力显不足,临证之时须根据病情加减进退,湿热重者黄柏、车前子可不拘于原方,适当增加药量;湿盛加土茯苓、薏苡仁、炒苍术;热盛加蒲公英、苦参、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带下淋漓不尽加鸡冠花、墓头回、炒海螵蛸、煅龙骨。3.亦需结合现代检查和诊断,必要时中西结合治疗。


【验案】

案1带下病    

患者,女,35岁,已婚,2008年4月3日初诊。

带下年余,缠绵不已,量多色黄白,清稀无臭味,面色萎黄,纳食不香,大便稀溏,四肢倦怠,腰困乏力,月经尚能按时而至,舌淡苔薄、黄白相间,脉濡细滑。证属脾肾不足,带脉失约。治拟益肾健脾,升阳除湿止带。

处方:炒山药30 g,芡实30 g,车前子10 g,白果10 g,炒黄柏6 g,党参15 g,苍术、白术各15 g,黑芥穗9 g,生龙骨、牡蛎各30 g,乌贼骨18 g。

二诊:上方服后,胃纳转佳,大便成形,带下减少,腰困如故。属久带脾肾两亏。前方加川续断20g,菟丝子15g,炒杜仲12g。以固肾止带,继进5剂而愈。

本案系脾肾虚损,任带失约,治以健脾补肾、调摄任带。重用山药、芡实补任脉之虚,调脾肾之虚。复诊时加菟丝子、川续断、炒杜仲,壮腰益肾以增束带之力。[5]


案2蛋白尿   

张xx,女,29岁。1980年7月31日诊。

1年来经常浮肿、腰痛、小便短少,经用补肾药后,浮肿渐消,尿蛋白仍时有出现。尿检:蛋白(十),肢困乏力,面色少华,除目胞晨起微肿外,并无明显浮肿,纳谷不香。苔腻微黄,脉弦缓。此乃脾肾两虚,湿热内蕴,精微下渗。治以健脾补肾,利湿清热。用易黄汤加味:

山药10g,黄柏10g,芡实20g,车前子(布包)20g,白果(去壳)10枚,山萸肉10g,茯苓10g。

服药12剂,查尿蛋白(十),腰痛减,饮食增加。又按原方继服10剂,复查尿蛋白阴性。后以六味地黄丸调理以巩固。

本例患者浮肿、蛋白尿反复不愈,且见腰痛、肢倦、面色少华、纳呆等脾肾两虚,湿热内蕴之征,故用易黄汤健脾除湿,清下焦之热,配山萸肉补肾填精固摄,茯苓淡渗利湿。服药30余剂,疗效满意。[6]


案3 膏淋


许xx,男,49岁。1983年5月26日诊。


患膏淋已半年余,近因劳累发作,服用八正散等方未见好转。证见小便混浊不清,白如米泔,甚则尿下浊块,上有浮油,尿道灼痛,伴有头目昏眩,面黄肢倦,舌苔腻黄,脉象细缓。查乳糜试验阳性反应,血检未找到微丝坳。胸透:两肺清晰。此乃病久脾虚,湿热之邪留恋下焦,清浊互混,脂液外流。治以益气健脾,清热除湿。方用易黄汤加味:山药10克,芡实15克,黄柏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白果12个(去壳),苡仁15克,太子参10克,川萆薢10克,茯苓10克。上药连服12剂,小便乳白减少,服至24剂,小便转清,头昏、肢倦消失,复查乳糜试验阴性,病告愈。


乳糜尿一症,临床殊少良法,本例以易黄汤健脾利湿,加人萆薢、苡仁等品,分清化浊。此方既有利湿清热之功,又有益气健脾去浊之能,相辅相成,使湿浊去而脾气固,故诸恙悉退矣。[6]


案4 尿路感染

患者,张xx,女,32岁。肾盂肾炎病史已1年,反复急性发作,曾用多种抗菌素治疗,但仍不断反复发作。1999年9月15日就诊时,症见尿频、尿急、尿道热疼,尿出不爽,腰酸胀疼痛,叩之为甚,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小便常规:蛋白(+),脓细胞(+ + +),红细胞(+)。中段尿培养:大肠杆菌大于108/L。此乃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治拟清热利湿通淋。方用易黄汤加减:山药、黄柏、芡实、甘草梢、石苇、白茅根、大蓟各10g,车前子(布包)、生地、萹蓄各15g,白果10个(去壳)、生大黄8g(后下)。每日1剂,日服2次。服3剂后,尿频急、灼痛感均已减轻,仍守原方进治。继服15剂后,症状消失,尿培养阴性。此后以知柏地黄丸调治巩固,多次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前后共服药2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7]

【注释】①黅jīn黄色


参考文献


[1]  清,傅山撰.欧阳兵整理.傅青主女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

[2]  傅山原著.肖进顺编著.傅青主女科新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7.

[3] 钱伯煊.女科方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7-98.

[4]任光荣.《傅青主女科》带下五方的学习应用体会[J].甘肃中医,2008,21(11):3.

[5]  王国莲.易黄汤临床应用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4):42.

[6]  谢兆丰.易黄汤临床应用举隅[J].中医杂志,1989,84(2):19-20.

[7]  王泳,严娟.易黄汤加减治疗尿路感染临床分析[J].新疆中医药,2001,19(1):21.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刘春生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