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新冠肺炎疫情西医视角下的中医优势
详细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西医视角下的中医优势

     当下,中西医协同作战,战绩亮眼,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重症患者转危重症率,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都有积极的影响。中医西医相互配合,有力打出组合拳制胜新冠肺炎。记者在前线采访了广东省中西医各医疗团队专家,他们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给我们讲述当前武汉战场中,西医视角下的中医优势。

  “中医药能舒缓患者情绪,对西医较难管理症状有奇效”

  临床救治中,中医药对舒缓危重症患者情绪所起的作用,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陈爱兰,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西医大夫,“中医的望闻问切在特殊时期,更能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陈爱兰说。虽然进入隔离病房,医生与患者的距离都很亲近,医生也会与患者握手、拍背。但在查房的过程中,按照平日的常规做法,医生在询问患者有何不舒适时,如果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医生便会去巡查下一人。但这些在与中医一起查房后,让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中医查房更细致,时间更久,查看舌苔、脉象、辨证施治等做法,让患者更安心。

  临床证明,中医药的介入,让患者的心率较之前纯西医治疗更能保持在稳定状态,“中医的望闻问切体现了医者的关怀。”陈爱兰说。此外,中医药的针灸、穴位按摩也能有效舒缓重症患者的烦躁情绪,改善病情。

  同时,中医对一些西医较难管理的症状,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比如便秘,陈爱兰指出,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来说,许多是老年人,长期卧床导致患者便秘,这些西医并没有很好的办法,但患者常常在服用中药后,症状得以明显改善。“患者常跟我说,吃了中药大便通了,精气神好了,气色也好了。”

  比如无原因的心率加快,武汉市汉口医院韩先生,在血氧饱和度正常情况下,心率却常常达到110~120次/分,西医无法准确用药后,韩先生在中医指导下喝了两天中药,心率达到90次/分,第三天,心率就恢复到正常状态了。

  截至2月23日,在广东队中西医结合救治下,武汉市汉口医院147人全部在原有基础上开具中医处方,患者普遍存在的乏力、气促、纳差、便秘等都有明显好转,其中危重症患者9例,7例已撤离了呼吸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中西医协同作战,目前243例患者咳嗽、胸闷、纳差等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的改变效果也很好。

  中医药在抢救危重症患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个性化的汤药、冲剂、颗粒剂、中成药、注射剂等,能针对病人具体症状,效果非常好,再加上针灸、穴位按摩、八段锦等非药物疗法,看似很普通,但是能真正缓解病人的症状,中西医协同作战,在武汉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表示。

  “中医药可治小气道痰液堵塞,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帮助”

  在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疗中,患者小气道(内径小于2mm的小细支气管)痰液堵塞问题,是西医专家们面临的一大诊疗难点。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之一是干咳,看似没有痰,但实际上痰液堵塞在小气道和肺泡,造成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谢佳星表示,目前使用的祛痰药选择有限,但谢佳星所在病区与中医医疗队合作后,患者情况有所好转。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温敏勇所带领的中医队伍介入患者救治工作开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四病区的西医大夫也看到了中药的作用。

  小气道痰液堵塞在中医看来是痰湿阻肺,中医主要针对湿浊来治疗,湿浊化开后,舌苔会慢慢变薄,胸闷气喘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温敏勇的中医团队通过对患者辨证施治,临床使用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平胃散等汤剂加减,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效显著,病人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由于肺纤维化是因为小气道痰液堵塞,因此中医能从根源上减少痰液的生成,主要是在“湿”字上找根源,温敏勇团队给出院患者开肺炎康复方,主要通过健脾、补气、化痰、活血,减少痰液生成及堵塞,帮助病人恢复肺部功能,效果良好。

  “希望中药处方更简单,未来可从个案上升到群体”

  中西医协同作战中,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胡国栋也指出,很多中医的方子很复杂,西医医生较难准确的辨证施治,导致西医医生“稍微有点割裂的感觉”,希望中医医生,能够详细地列出哪些病人适合吃,哪些病人不适合吃,列出禁忌症单子,对有并发症病人的方子适当简化,让更多西医医生可以快速参与中医处方,中西医配合更加默契。

  对于中医药表现出来的优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姚麟提出,未来中医药可以加强科学化的临床研究设计,“我们不要只说中医好,效果好,要从个案上升到群体,这样更有信服力。”比如,张三吃中药好了,李四吃中药好了,这些都是个案,我们应该加快总结出来一套体系和标准,像张三这样的人吃中药好了,像李四这样的人吃中药好了,像王五这样的人不适合吃中药,这样能在中西医协同治疗中,促进中医药发挥特色优势,起到更好的作用。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