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王孟英伏痰理论探究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治规律
详细内容

王孟英伏痰理论探究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治规律

【摘要】目的:探究王孟英应用“伏痰”理论辨治胃脘痛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临床文献的各自优势。方法:通过古代医案质量评价方法,筛选王孟英辨治胃脘痛的高质量医案,与近三年CSG国内代表性学术成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述评的形式进行描述。结果:(1)CSG胃痛期属于肝脾不和型用药平和,其中疏肝法为王孟英所不及,但若兼有“伏痰”临证可参见王孟英用药经验。同时提示今后古籍研究须侧重历代名医对肝脾不和型的临证辨治。(2)CSG胃痛期属于湿热壅滞型报道较为丰富,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同时提示此类CSG的研究今后须着眼于药物的有效性分析,以提炼基础方为研究重点。(3)CSG恢复期属于脾胃虚弱型,王孟英偏重于整体调治的特点是当今研究所欠缺的,可直接为临床提供指导。同时表明中医在调治如CSG等慢性病的过程中,大量有效的经验值得在日后深入挖掘。


基金项目: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No:201910063005);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No:16YJC870016)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反胃”等范畴。通过阅读王孟英临证医案,发现其论治此类疾病的关键病因为“伏痰”;病机为“气机不行,伏痰阻滞”;治法不离调气机,祛伏痰,清湿热三法。为探求王孟英“伏痰”与CSG的古今辨治异同,并将各自优势鉴之于临床,特以王孟英代表性医案与CSG临床报道相参,作以述评。不当之处,恳请同道斧正。


本文从清代名医王孟英从“伏痰”辨治胃脘痛入手,以久病、愆滞为主要特征,精筛王孟英辨治胃脘痛高质量医案进行个案精读,系统参辨理法方药各自特征,并综合归纳其从“伏痰”分期辨治胃脘痛的治法与用药规律。基于名家临床医案传统研究方法的结论,参之当今CSG临床文献报道,古今对比,各取所长。其一,凸显历代名家辨治特色,补后学之未备;其二,守正当今临床明辨病机,尊前贤而变通。中医古今临床文献数量丰富,筛选以择优,对比以明知,相互参详鉴之于临床。本文仅以王孟英辨治胃脘痛为例,抛砖引玉,隐没于历代医家辨治胃脘痛的经验皆有待于深入挖掘,在回归医籍的过程中逐渐显明。


参考文献:

[1] 清·王燕昌著,王新华点注. 王氏医存·伏匿宿疾说[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8-109.

[2] 杨霖,王笑民,杨国旺.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恶性肿瘤发生的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2):527-529.

[3] 明·李中梓原撰,明·钱允治补订,张家玮,赵文慧校注. 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86.

[4] 清·黄元御著. 玉揪药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68.

[5]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教研组编. 药性赋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40.

[6] 清·王士雄著,沈哲南校注. 随息居饮食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127.

[7] 何磊,盛好,雷云霞,纪立金. 柴芍六君汤加味对肝脾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SS、MTL、GAS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6):512-516.

[8] 宁碧泉,毛德文,张荣臻,等.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7):84-86.

[9] 熊哲锟,戈焰. 自拟清胃灵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7,29(3):226-228.

[10] 张向东. 黄连益胃灵治疗HP相关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25):4899-4900.

[11] 袁永贵.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9):62-63.

[1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师科技出版社, 2002.

[13] 宋翠萍. 参芪和胃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11):2212-2215.

[14] 梁志虎. 自拟半夏益中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7):110-112.

[15] 西丹丹,汶明琦. 调胃饮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106.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梅雨婷,苏凌云,党梓铭,王初雨,赵家慧,舒心怡,王蕾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1617)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