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氯雷他定片对照组和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组,观察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疗法与口服氯雷他定片对荨麻疹的治疗效果。结论:治疗组临床痊愈率33.33%,显效率60.61%,显愈率为93.94%,对照组临床痊愈率9.09%,显效率48.48%,显愈率为57.58%,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药物组。 荨麻疹在中医学上属于“风疹团”、“风团”和“风疹”的范畴。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白色皮疹肿块,起病突然,无确切部位,时而隐现,时而出现,无止痒,消退后无痕迹,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和部位。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可能与饮食、药物、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内科疾病或遗传因素[1],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邪外侵,其病因病机关键是正气不足,卫气失固,虚邪贼风侵犯皮肤腠理所致[2]。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特别是慢性顽固性荨麻疹,西医治疗治愈率低 ,而针灸治疗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调整作用 ,总体和长期效果大大优于西医[3]。笔者运用穴位埋线技术,观察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荨麻疹血清IgE的影响,初步揭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荨麻疹的临床机理,为治疗荨麻疹选择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及实验依据。 荨麻疹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常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引发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很容易发展成慢性荨麻疹,这一时期的治疗则十分困难。西医临床治疗主要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激素在急性期可明显缓解症状。近年来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荨麻疹,尤其是病程较长的荨麻疹具有明显的疗效。大多数病历采用针刺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的同时配合口服药物具有协同效应。临床上常用刺络放血、灸疗、普通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效果较好,疗效持久,复发低。黎波等[8]对皮肤病循证针灸谱进行了研究,慢性荨麻疹、痤疮(囊肿型)、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是三种有效的皮肤病针灸谱,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星状神经节是由第6、7颈神经节和第1胸神经节组成的颈神经节的融合体,属交感神经节。有外周神经功能和中枢神经功能两大治疗作用。通过调节丘脑维持稳定的内环境功能,人体的自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可以保持正常。星状神经节埋线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 治疗荨麻疹最常使用的穴位,结合临床多年来治疗荨麻疹经验,将“曲池,血海,足三里及三阴交[9,10]它被命名为“痒四点”。根据腧穴的特殊性,提出了匹配点。穴位主要为手、足阳明经和督脉穴,局部穴位与循经穴位相匹配。曲池具有散风、泻表、清热、理气活血、疏通经络、利水除湿等功效。血海穴有祛风清热、调气和血的作用;足三里穴有理气、消肿、化瘀、导滞、益气、止痛消肿等功效。是补虚的重要穴位。三阴交穴有健脾和胃、通经利湿功效。肺俞为肺之背俞穴,具有清热解表,宣理肺气的作用,肺主皮毛,治疗一切皮肤疾病;膈俞为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具有理气降逆,活血通脉的作用;风门为交会穴之一,督脉、足太阳之会,具有益气固表,祛风解表,泄胸中热的作用;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之穴,具有祛风湿,调气血,通经络及疏散风邪之作用,为治风邪之要穴;关元为交会穴之一,足三阴、任脉之会,具有培元固脱的作用,气海具有补气健脾,调理下焦,培元固本的作用;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具有解表散寒,镇静安神,肃肺调气,清热解毒的作用,诸穴相合,起到益气养血、祛风止痒的作用。 综上所述,以星状神经节为主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安全、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志琴.荨麻疹 的病 因与治疗方法分析 [J].临床合理用药 ,2011,4(4B):65. [2]车建丽.针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杂志,2005。24(3):158. [3]崔婵飞.荨麻疹病因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 ,2005。14(5):485-486. [4] 工尧绍.皮肤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6—7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86. [6] 杨才德,雒成林等.《穴位埋线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5:156-158 [7] Preston K.Depression and skin diseases[J].Mcd J Aust,1969(62):421. [8] Davis MD,Daoud MS,Kirby B,et a1.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 ofhypocomp1ementemic and normocomplementemic urticarial vaseulitis[J].J Am Acad Dermatol,1998,38(6):899. [9]黎波,杜元灏,熊俊,等.皮肤病症循证等级针灸病谱研究[J].中医杂志,2010。51(7):616—620. [10] 孙玉霞,屈榆生,王瑞辉,等.三阴交在治疗过敏反应性疾病中的运用[J].现代中医药,2003(1):48—49. [11] 宋宁字.针刺曲池穴治疗荨麻疹30例[J].河北中医,2005,27(9):706.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高敬辉1,杨才德2*,康珺楠1,王双平1,周勇1,赵晶1,金芝萍1,马列胜1,马婷雪3 1.七里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甘肃兰州,73005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兰州,730020;3.张家川县中心卫生院针灸科,741500) 上一篇马宏博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下一篇赵玉庸教授治疗尿毒症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