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 >> 基于翻译能力要素的中医英译课程开发研究
详细内容

基于翻译能力要素的中医英译课程开发研究

摘 要: 以国内外译界对翻译能力的界定为基础探讨中医英译能力要素的构建,认为其包含内驱力、英汉双语能力、翻译理论知识、翻译实践能力和中医知识等。提出需要开发以培养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人才为目标、以中医英译理论与英译实践为基础、以培养中医英译能力为核心的中医英译课程,培养复合型中医英译人才,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和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教外语教学专项”一般资助课题(No.BYGY201929);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No.2018JXY3065);山东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No.YY2019043)


中西医学体系差异巨大,在理论基础、诊疗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不同,把中医的源语文化译入到以西医为主要诊疗手段的目标语文化中,难度较大。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需要开设中医英译课程,重视中医翻译能力体系的构建, 切实提高中医翻译人才的整体水平, 以保障中医药知识体系和独特文化内涵得以有效传播,从而助力推进中医药国际化、中医文化“走出去”、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虽有十余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英语专业,但招生规模不大,开设的中医英译课程存在课时少、教学内容以术语和句子翻译训练为主、中医英译理论知识碎片化等问题。培养的高水平中医英译人才数量不能满足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的需求。中医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以公共英语为主,中医药英语课程设置较少,中医英译课程鲜有开设,学生在中医药英译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几乎为空白[12]。中医药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难以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学术交流,能够进行中医药英译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数量较少,从而影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和中医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因此,高等中医院校需要设计开发中医英译课程,作为中医药专业的选修课和英语专业的必修课面向高年级学生授课,授课时间为两个学期,以中医英译理论和实践为课程基础,兼顾中医翻译能力其它要素,培养国家亟需的中医英译和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Harris, B.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ural an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8, 34(3): 417-427.

[2] 王传英. 从“自然译者”到PACTE模型:西方翻译能力研究管窥[J].中国科技翻译, 2012, 25(4):32-35.

[3] 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5: 23.

[4] Neubert, A. Competence in language, in languages, and in translation[A ]. In C. Schaffner & B. Adab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0: 3-18

[5] PACTE. Building a Translation Competence Model[A]. In F.Alves(ed.) 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3: 58.

[6] 文军, 胡晓娇. 翻译能力:界定、培养与评价—《培养翻译能力》评介[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2):70-79.

[7] 苗菊. 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4): 47-50.

[8] 钱春花. 翻译能力构成要素及其驱动关系分析[J]. 外语界, 2012(3):61-67.

[9] 周恩,丁年青.西方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及对我国MTI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J].外语界,2017(4):51-60.

[10] 闵玲.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与思考[J]. 西部中医药,2015, 28(3):64-66.

[11] 龚妍.从翻译能力结构要素看中医翻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J]. 智库时代, 2017(6):167-168.

[12] 刘露. 中医翻译能力构建及教学策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 29(8):1994-1996.

[13] 覃江华. 翻译理论的本质、价值与危机[J]. 外语学刊, 2020(5):58-64.

[14] 许建忠. 《培养译者:翻译理论与实践导论》评介[J]. 中国科技翻译,2005(2):63-64.

[15] 庄智象.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1-195.

[16] 文军. 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8):49-52.

[17] 李德凤, 胡牧. 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 外国语, 2006(2):59-65.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闵玲  张 喆  徐 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