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慢性胃炎
详细内容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慢性胃炎

【摘要】目的 探析慢性胃炎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本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筛选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2)。接受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的纳入对照组,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脘腹痛、食欲不振、饱腹感、嗳气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0.95%),HP清除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19%),不良反应几率4.65%低于对照组(21.43%)(P<0.05)。结论 慢性胃炎在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安全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确切并可有效清除HP感染,总体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及应用。


慢性胃炎指的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发生慢性胃黏膜病变,为临床常见和高发的消化道疾病。本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患病后患者会存在反酸、饱胀感、上腹疼痛、胃部烧灼感、嗳气等临床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学中将慢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1]。医书上曾详细记载,本种疾病主要是因患者饮食无节、劳累过度及情志不畅所致,长期如此会导致为侵扰胃腑,从而引发注入淤积生热、肝胆热,因此治疗时主要侧重于化瘀镇痛、疏肝理气。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属于经典药方,方剂均使用常见药材,可实现化瘀活血、解郁、疏肝养胃作用,特此本次研究如下。


现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变化明显,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慢性胃炎发病率显著提升。疾病初期无典型临床特征,导致初期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胃炎,病情迁延反复,增加疾病治疗难度[3]。慢性胃炎80%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中存在HP,临床研究证实慢性胃炎疾病反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HP感染。临床中通常会应用西药进行对症治疗,治疗主要侧重于为抑制胃酸、强化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但停药后疾病容易复发[4]。


中医将慢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范畴,主要因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失和等因素导致发病。疾病初期病因单一,随着疾病进展,各种病因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发展复杂。主要病变脏腑为胃部,同时密切相关于肝脾等重要脏器。半夏泻心汤为经典古方,源于《伤寒论》,方剂具有平调寒热、散结、消痞功效。虽然药方中并无确切主升降药物,但是其中君药半夏,具有散结、消痞,祛痰功效;黄芩可清热降燥、除湿效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作用,三者配合可实现解毒散火、清热、降燥除湿效用,同时应用桔梗、佛手、丹参、木香顺畅气机,疏肝顺气[5]。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佛手、枳实、木香可促进胃蠕动,提升平滑肌能力,蒲公英、黄芩及黄连具有良好抗菌消炎作用,对于HP具有良好抵抗作用。


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半夏泻心汤加味可促进胃黏膜功能恢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升总体治疗效果。观察组HP清除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效果理想。


由上可知,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疾病原因,实现辨证论治合理增减药物,可获得更加安全有效地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焰东.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 2019, 48;No.305(3):163-164.

[2]何建萍, 光发彪, 谢磊. 姜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10(4):28-29.

[3] 王志良. 半夏泻心汤联合培菲康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24):103-105.

[4]凌家生, 张慧勤, 黄献华,等.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 2018, 34(10):10-12.

[5]陈俊唐, 胡明丽.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8, 33;No.305(16):85-87.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任晓蔚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大连市普兰店区皮杨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116222)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