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王振涛教授运用益气升陷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详细内容

王振涛教授运用益气升陷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心脏无法满足供血需求,出现进行性泵衰竭。以往多认为气虚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黄帝内经》提出“肺朝百脉,主治节”,主气司呼吸,主通调水道。王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认为其主要病机是“宗气下陷”,治疗上以“益气升陷”之法贯穿始终。


王振涛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务院津贴专家。从事心内科疾病临床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致力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拟定的具有益气升陷的“抗纤益心方”,获国家发明专利。临床上大多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1]。吾师根据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益气升陷为主进行进行辨治,获效颇高,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劳、运动耐力差和体液潴留等,常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不易治疗,往往成为心血管病的主要致死原因,给卫生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2]。其根本原因与性别、年龄、种族和环境有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全球估计患病率超过3770万,其中发达国家患病率约1-2%,70岁以上的患者心衰患病率超过10%[3]。因此对心衰患者的治疗着重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QQ图片20220923092140.png


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的心悸、胸痹、怔忡、喘症、水肿、痰饮等病范畴[4]。先贤对类似心衰的临床表现已早有描述,《素问·逆调论》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喘,……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素问·水热穴论》云:“故水病下为跗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金匮要略•水气病脉并治》篇中说:“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是一种全心衰竭表现,并明确地指出了病因为“水”,病位在“心”;《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进一步指出:“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泻”。这些论述对心衰症状作了描述和诠释。


参考文献

[1]曾垂义, 王振涛. 王振涛应用升阳举陷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验[J]. 河南中医, 2011,31(05):470-471.

[2]Ziaeian B, Fonarow G C. Epidemiology and aetiology of heart failure[J]. Nat Rev Cardiol, 2016,13(6):368-378.

[3]Špinar J, Špinarová L, Vítovec J. Pathophysiology, causes and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J]. Vnitr Lek, 2018,64(9):834-838.

[4]马中夫, 梁辉东, 王友成. 心衰病症的中医诠释及治疗[J]. 辽宁中医杂志, 2001(02):110.

[5]吴昱杰, 刘建勋. 益气活血中药改善慢性心衰心气虚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药药理与临床:1-12.

[6]张玉焕, 李争, 刘薇. 升陷汤隔药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T-proBNP、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21,27(02):63-67.

[7]苏敬泽, 李乐文, 林谦. 林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22(01):128-130.

[8]李雪萍, 张宝成. 从“肺朝百脉、主治节”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26(10):1442-1444.

[9]侯瑞, 王燕, 张久亮. 从《黄帝内经》对“虚里”的论述探讨心力衰竭的治疗要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35(09):4328-4330.

[10]王振涛.心血管病临证思辨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74.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任雪萍1,王振涛2*  张志强3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河南郑州 450002;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