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国医大师伍炳彩祛湿活血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详细内容

国医大师伍炳彩祛湿活血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摘要:目的:研究国医大师伍炳彩运用祛湿活血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祛湿散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黄染、纳差、乏力及腹胀)积分、肝功能( ALT、AST及TB)及凝血功能(APTT、PT及INR)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祛湿活血散治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达到阻断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慢性重型肝炎为病毒性肝炎急危重症,临床表现为黄染、纳差、乏力、腹胀及水肿等,检测血清肝功能提示胆红素、转氨酶异常增高,致死率相当高[1]。临床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西医多以护肝、促进肝细胞生长、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严重者应用激素控制病情。随着对中医药治疗临床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肝脏疾病中具有确切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能。祖国医学指出,瘀血、湿热为慢性肝炎的关键病机,疾病病程漫长,体内瘀血、湿热内生,或相互夹杂[2]。


《金匮要略黄疸篇》有云“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伍炳彩教授据此阐述了黄疸发病机制:①脾外露,其色为黄,脾内蕴湿热,日久伤血分,行于体表发为黄。②脾脏为黄疸发病的重要场所,黄疸发病与脾脏密切相关。湿热为黄疸重要病因,湿热邪气多责于脾脏。③瘀为黄疸致病关键条件,湿热邪气若不入血分则失于黄。医家唐容川有曰:“一个瘀字,便见黄皆发于血分。”祛湿活血散是由甘露消毒单加减而来,方中滑石、茵陈、白豆蔻、藿香、石菖蒲相配共清湿热秽浊之邪;赤芍、丹皮凉血化瘀而不伤正;鸡骨草、垂盆草解毒散结;黄芩、大黄、栀子引瘀血及湿热之邪下行,再以金钱草通利小便,使所化之邪从下焦而出,甘草调和药性,以上药物合用具有祛湿活血、清热化瘀功效,可有效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提高肝细胞生长再生,有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可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祛湿活血散进行临床治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达到阻断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黄素琼,蔡丽君,王晓栋,等.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5): 968-972.

[2]汪晓军.活血化瘀法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5,34(05):377-379.

[3]周永兴.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02):65-66.

[4]邓亚威,刘光伟.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4):156-158. 

[5]位书林,席奇,刘亚珠,常占杰等.常占杰教授从脾胃辩治慢性重型肝炎经验[J].国医论坛,2017,32(04):19-21.

[6]边倩,张杰,解新科,魏海良等. 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02):8-12.

[7]龙富立,石清兰,王秀峰,等.毛德文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证思维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08):1479-1480. 

[8]阮清发,康旻睿,康素琼.康良石教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277-278.

[9]曹辉,张玮.凉血解毒化瘀法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运用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04):871-874.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贾龙睿,廖家东,张才来,江训猛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肝病科,江西  赣州 341400)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