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中和医派 >> 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凉血地黄汤
详细内容

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凉血地黄汤

中华中和医派杨建宇论首批经典名方系列(100 )

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凉血地黄汤 *

祁烁1  于大远2△  杨建宇 3.4*张云平4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3、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慢病医养中心(龙脉温泉)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北京102211)

4、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杨建宇京畿豫医工作室北京知医堂中和国医馆(北京 100031)

*基金项目: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中和医派经方经药专项课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北京昌平沙河高教园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专项课题

*通讯作者/指导老师:jianyu66@163.com

△执笔人

【摘要】凉血地黄汤出自清代祁坤《外科大成》,由归尾一钱五分、生地二钱、赤芍一钱、黄连(炒)二钱、枳壳一钱、黄芩一钱(炒黑)、槐角三钱(炒黑)、地榆二钱(炒黑)、荆芥一钱(炒黑)、升麻五分、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组成,煎煮时需加侧柏叶。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凉血止痛之功。本方适用于主症为红肿、疼痛、瘙痒、出血,病机多为血分热毒、迫血妄行之证。现代临床上本方常应用于治疗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及术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确有疗效。  

【关键词】凉血地黄汤;滋阴清热;凉血止痛;血热迫血妄行;肛裂;痔疮;银屑病;过敏性紫癜;中和医派;杨建宇

凉血地黄汤出自清代祁坤《外科大成》,原文“治痔肿痛出血。” 本方由归尾一钱五分、生地二钱、赤芍一钱、黄连(炒)二钱、枳壳一钱、黄芩一钱(炒黑)、槐角三钱(炒黑)、地榆二钱(炒黑)、荆芥一钱(炒黑)、升麻五分、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组成,煎煮时需加侧柏叶。方中黄柏、知母清热燥湿,两药相伍,常用于治疗下焦湿热;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黄连重于泻心火,黄芩清肺热之力最强,配上黄柏可清上、中、下三焦热毒;生地、当归凉血养阴以降火,并能滋血和血,治疗肛肠疾病时,其润肠通便可防止大便干燥损伤肛门,且制约黄芩、黄连、黄柏苦燥伤阴;地榆、槐角、赤芍、侧柏叶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天花粉、荆芥、升麻祛风透疹,消肿排脓。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凉血止痛之功。本方较《外科正宗》之凉血地黄汤,少益气养血之品,偏重于祛邪。本方加减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出血,出血部位多在肛周、皮肤;或其他血分热毒之证,如皮肤瘙痒、红疹等。本方适用于主症为红肿、疼痛、瘙痒、出血,伴有口渴、心烦、眠差、舌质红、脉数等血分热毒、迫血妄行之象。现代临床上本方常应用于治疗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及术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确有疗效。本方用于治疗肛肠疾病时,可口服配合肛周局部外洗,以加强疗效。中和医派掌门杨建宇教授认为:凉血地黄汤凉血清热解毒之功,不但单用在肛肠脓肿方面,而且可以扩大到营血有热毒之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血分热毒过盛,迫血妄行之疫毒病末期,或者是其它临床中炎症风暴类病症,方证对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肛裂

张慧[1]选用凉血地黄汤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血热肠燥型肛裂40例,对照组40例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联合凡士林纱条外敷换药。用药15天后观察组基本无疼痛、无便血,对照组疼痛及便血症状改变不明显。张萍[2]针对47例观察组肛裂患者,采用凉血地黄汤熏蒸坐浴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肛周治疗,对照组47例选用高锰酸钾治疗。治疗几周后,观察组在减轻患者疼痛、便血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贵照旺[3]等将96例肛裂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治疗上两组均先予扩肛法后,对照组以高锰酸钾溶液热敷,观察组则选用凉血地黄汤内服加外敷,服药2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的缩短了患者便血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及局部水肿。

以上临床观察证实凉血地黄汤治疗临床上的肛裂疾病确有疗效确切,可缩短便血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及局部水肿。

2. 痔疮

杨佳丽[4]应用凉血地黄汤加炙黄芪、白术、芒硝口服加外洗治疗31例内痔嵌顿水肿患者,治疗几周后患者全愈。其中30例患者服1剂后痔核自行回归,大便无血,服用3剂后全身症状消失。1例服1剂后,痔核自行回归,但大便带血,服4剂后全身症状消失。唐忠明[5]用凉血地黄汤加味内服治疗肛肠疾病的研究中,83%患者服药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7% 。张敏等[6]针对混合痔的患者使用凉血地黄汤加减配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最终发现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太宁栓组。赵生伟[7]地奥司明片加凉血地黄汤治疗混合痔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单用地奥司明片组,且联合凉血地黄汤治疗后复发率更低。

以上临床观察证实说明凉血地黄汤治疗临床上痔疮疾病确有疗效,正如《外科大成》中所言“空心服三、四剂,则痛止肿消“,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轻疼痛及缩短病程,并减少疾病复发率。

3.肛肠疾病术后

尚锦秀[8]观察单用凉血地黄汤加减合针灸干预痔疮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中发现。凉血地黄汤合针灸治疗组在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改善术后疼痛、缓解两便困难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孔祥运[9]采用凉血地黄汤合针灸治疗痔疮总有效率 96.67% ,明显优于采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雷麸尔[10]针对50例观察组肛裂术后患者采用凉血地黄汤熏洗治疗,对照组50例选用1:5000PP粉熏洗坐浴联合凡士林油砂条外敷肛门创面治疗。观察组在缩短出血、疼痛、水肿消失和伤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较对照组短。3-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较观察组低。祝颂等[11]针对150例肛肠术后患者采用凉血地黄汤治疗治疗几周后其总体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论是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及肛瘘哪种原发疾病术后,治疗组的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张敏[12]的一项探讨凉血地黄汤加减口服预防混合痔术后感染临床疗效的研究中最终得出试验组在促进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分泌物情况和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结论。马玉梅等[13]将74例混合痔行PPH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后发现中西医结合组在减少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出血消失时间、排便疼痛消失时间、肛门分泌物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患者排便疼痛评分、QQL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液流变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以上临床观察证实凉血地黄汤改善临床上的各种肛肠疾病及其术后确有疗效,可促进创面愈合,缓解局部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

4.银屑病

邓建平等[14]选用凉血地黄汤治疗59例疕白患者,治愈率44%,总有效率 94.92%。且见效最快者第4天开始皮损急开始消退,平均治疗时间29.5 d。郭宪法等[15]选用凉血地黄汤加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发现,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后发现治疗组复发率明显短于对照组。井辉明[16]采用凉血地黄汤配合穴位(大杼、风门、膈俞、脾俞、肾俞)埋线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第2周起皮损鳞屑开始明显减少,炎症开始减轻,部分皮损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自觉症状明显减轻,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延长用药时间治疗静止期顽固型银屑病也可最终至治愈。

以上临床观察证实单独应用凉血地黄汤或凉血地黄汤联合西医或针灸等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临床上的银屑病确有疗效,可减轻瘙痒、促进皮损消退及减少疾病复发率。

5.激素依赖性皮炎

吴妍静[17]研究证实凉血地黄汤治疗临床上的银屑病在减轻皮肤红斑、丘疹样皮疹,皮肤干燥脱屑,缓解皮肤瘙痒、灼热、刺痛等方面确有疗效,但对于凉血地黄汤治疗本病的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增加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6过敏性紫癜

朱英敏等[18]将50例过敏性紫癜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予克敏能、扑尔敏、维生素 C、芦丁片、激素药静脉滴注及罗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服药6周评定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郭仪仙[19]针对过敏性紫癜的患者采用凉血地黄汤治疗,大多数3d左右即可起效,9-15 d左右治愈。其中80.4%患者痊愈。

以上临床观察说明凉血地黄汤治疗临床上的过敏性紫癜确有疗效,可加速皮肤紫癜消退速度。但对于凉血地黄汤治疗本病的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增加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除上述疾病外,本方还可用于治疗痒疹[21]、精囊腺炎[22]、面部斑丘疹[23]、湿疹[20] [24]等疾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相关理化检查或影像学检查。

吴清河[28]等研究发现,方中生地黄、穿心莲、黄连、黄芩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其抗菌主要有效成分体外实验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多种革兰阴性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抗菌效果与配伍有关系, 总体表现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作用。

李先宽[29]等研究表明,方中黄柏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酚酸类、萜类、苯丙素类、挥发性类等,具有抗菌、抗癌、抗糖尿病、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生物活性。

李海刚[30]等研究指出,川芎所含生物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四大类:酚类和有机酸类、苯酞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多糖类,具有抗氧化、神经保护、抗炎和抗菌等活性。

以上研究,本方治疗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及术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提供现代药理依据。从临床文献研究看出,凉血地黄汤多用于血分热毒过盛之疾病,但尚没有用在传染性疾病中,值得临床拓展。关于本方“经药”之精准应用,是生地黄的使用。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指出:生地黄古人多用新鲜地黄,并且多用汁,近人也有用地黄汁治疗白血病高热获效的,值得参考。对于生地黄功效,古人讲是“宣血”,而不是今人讲“凉血”“活血”,对于“宣血”之理解,应该是提升血液的原功能水平,激发血液在生命中的原动力之中的作用,直接提升正气水平和生命动力,对治疗危急危重症有积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拓展。

参考文献:

[1]张慧,胡晓阳,彭迎迎,陈光华.凉血地黄汤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8,49(02):46-47.

[2]张萍.凉血地黄汤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肛裂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1):141-143.

[3]贵照旺.扩肛配合凉血地黄汤治疗Ⅱ期肛裂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05):564-565.

[4]杨佳丽,王玉英.凉血地黄汤加味治疗内痔嵌顿水肿3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05):521

[5]唐忠明.凉血地黄汤加味治疗肛肠疾病85例[J].四川中医,2012,30(03):100-101.

[6]张敏.凉血地黄汤加减配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混合痔83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68-70.

[7]赵生伟.地奥司明片加凉血地黄汤治疗混合痔55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04):16-17.

[8]尚锦秀,叶映月.痔疮手术后中医与西医治疗疗效对比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8(02):111-112.

[9]孔祥运,郭海燕,张娟娟,王朝阳.针药并用治疗痔疮60例[J].河南中医,2015,35(02):412-413.

[10]雷麸尔.凉血地黄汤熏洗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05):449-450.

[11]祝颂.凉血地黄汤治疗肛肠病术后15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4):308-309. 

[12]张敏,徐征,黄泽林,唐建,冷明敏.凉血地黄汤加减预防混合痔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03):52-54.

[13]马玉梅.凉血地黄汤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04):18-19. 

[14]邓建平.中药治疗白疕59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04):618.

[15]郭宪法,田松,邬继坤,巫文刚,夏世勋,胡英林,王立新.凉血地黄汤加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5,37(04):231.

[16]井辉明,孙秀萍.穴位埋线配合凉血地黄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56例[J].四川中医,2010,28(11):124-125.

[17]吴妍静.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风热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4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05):513-515.

[18]朱英敏,何晓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2(07):424.

[19]郭仪仙,郭素钦.凉血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J].时珍国医国药,1999(12):935-936.

[20]赖登红,杨冬梅.凉血地黄汤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顽固性湿疹41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04):32-33.

[21]梁迎群.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痒疹30例[J].湖北中医杂志,1983(05):3. 

[22]王全胜.中西医结合治疗精囊腺炎36例[J].河南中医,2010,30(07):694-695.

[23]姜小红.凉血地黄汤加味治疗面部斑丘疹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04):308.

[24]赖登红,杨冬梅.凉血地黄汤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顽固性湿疹41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04):32-33.

[25]梁迎群.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痒疹30例[J].湖北中医杂志,1983(05):3. 

[26]王全胜.中西医结合治疗精囊腺炎36例[J].河南中医,2010,30(07):694-695.

[27]姜小红.凉血地黄汤加味治疗面部斑丘疹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04):308.

[28]吴清河.中药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1-72.

[29]李先宽,冯杉,郑艳超,刘美,张娟,马琳.黄柏与关黄柏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9,42(05):1033-1037.

[30]李海刚,胡晒平,周意,徐丹丹,马宁,唐靖,鲍美华,郑霞辉.川芎主要药理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23(11):1302-1308.


收稿日期:2019.5.10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