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 >> 混合式教学在中医妇科学的实践
详细内容

混合式教学在中医妇科学的实践

【摘要】改革教学模式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MOOC和翻转课堂各具内涵及特点,我们通过总结当今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中医妇科学的课程特点及教学团队发布的慕课,分析MOOC+翻转课堂的可行性,进行了教学设计及课程实践的探索,取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启发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类课程的应用提供借鉴。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医特色及专科优势,该课程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女性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诊疗规律及防治妇科疾病,具有实用性强等特点,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及辨证论治,掌握现代诊断技术、治疗技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对于这样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临床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当下,互联网渗透到人类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运用网络信息平台丰富教学手段及改革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几年MOOC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可以取二者的长处弥补互相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学者卢强【1】认为很多翻转课堂并没有真正地做到提高教学效果,与视频设计制作的质量与课堂活动的质量有关。MOOC的开放性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弥补了教师制作微课的质量问题,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弊端,也节省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而翻转课堂保留了传统课堂场地、空间、系统、管理的优势,直接的师生互动,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强化慕课学习的质量、自信心和完成率,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特别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聚焦问题,运用广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信息筛选、灵活的课堂把控,层层推进,促进问题的解决,知识的深化【2】。

曾明星等【3】对MOOC资源与翻转课堂的结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中,并构建了MOOC视频替代模式、“MOOC视频+自制视频”模式、二次开发模式等种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他们探讨的MOOC与翻转课堂的融合是一种网络教学与实体课堂教学深度结合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二者有机融合的主要目的是在对 MOOC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与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设 “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情境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运用体验学习、协作训练、批判反思、多重交互、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深度学习领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4】。

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是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也是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混合,不仅需研究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需探讨新型教学模式课程选择与比例的合理性,提高实践的可行性。

总之,教学模式改革不只要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更要尊重基本教育教学规律,遵循数字化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的性、适切性 、变革性”原则 ,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思考、养成良好习惯、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9】。我们所有在教学模式的探索都应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2】 。

参考文献
【1】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2】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 +”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2):10-12,39.
【3】曾明星,周清平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
【4】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41-49.
【5】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7】李凌霞.“慕课+翻转课堂”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136-138.
【8】朱宏洁,朱赟.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 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9】黎加厚.微课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中国本土化行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14):7-9.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江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广东广州,510405)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