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三部六病系列讲座 >> 三部六病讲座(七) 三部六病协调疗法与整体病的治疗
详细内容

三部六病讲座(七) 三部六病协调疗法与整体病的治疗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07.05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07-0081-02


机体的整体性表现在气血上,通过气血的循行,达成机体的统一。人体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如形成对抗性的矛盾,须采用对抗性的方法,即纠偏疗法;如形成非抗性的矛盾,虚实并见,寒热错杂,须采用协调疗法,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来进行双向调控。本篇介绍协调疗法以及其在整体病中的运用。


   协调疗法与协调基方


人体整体气血失调普遍存在,成为许多疾病的病因。协调疗法模拟饮食物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通过人体自身自然疗能的恢复,来诱导发挥机体内部的调控机制。


协调疗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伤寒论》第148条,此条具有“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大便硬、脉细”等症状,该条文所描述的病证既非表证,也非里证,而为半表半里证,既非阳证,也非阴证,而为寒热错杂证,张仲景独具匠心,使用小柴胡汤治疗此证,协调整体,和解表里阴阳,通调三焦气机。


人体以胸为至阳,统摄一身之阳,腹为至阴,统摄一身之阴,二者既是新陈代谢过程中两大物质(氧气和饮食物)摄取和转化利用的场所,又是五脏六腑的所在,通过三焦气化相互沟通,完成机体的协调统一。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开发胸阳(即枢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温补里阴,甘草调和诸药,七药伍用,可使三焦得通,气机得畅,营卫得调,阴阳得和,从而达到整体协调的目的。


协调方剂的选择要能够适应各种病理反应的需要,具备寒、热,补、泄,升、降,收、散四个方面八种性质的基本属性,众多方剂中只有小柴胡汤在配伍上具备了这一系列条件。半夏辛温有毒,不利久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以苏子代替半夏,苏子降而下气,利膈宽肠,可除半夏之燥弊。在非呕非恶疾病中,以川椒代生姜,川椒除湿散寒,解郁温中,热而不伤津液,并有解痉缓急止痛之用。这样既不失原方剂的组方精神和临床疗效,又使得方剂更加平和。小柴胡汤既已更药,故改称为“协调基方”。


协调基方: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


方中柴胡主升,苏子主降,黄芩主清,川椒主温,柴胡主疏泄,党参、甘草、大枣主补益。七药相互制约,协调共济,共同组成和解大法。


在临床上,整体气机不调,表里阴阳不和,并非像第148条那样各证俱显,往往只有一证或数证。针对这种寒热虚实难辨,表里定位不明的情况,即凡人体疾病矛盾双方,呈现非对抗性的矛盾,不出现大热、大寒、大虚、大实的表现,都可采用协调方协调整体,进行双向调控以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最终达到宣通表里,疏调三焦,充津液而使五脏戴泽,和气血而使生机衡常。


   整体病的治疗


气血长期运行障碍可以形成一系列整体病,表现为血涌于上、血郁于胸、气滞于中、寒凝于下四种形式。变见于寸口则形成溢、紊、聚、覆四脉,四脉既是整体辨证的诊断依据,也是评估整体病疗效的标准。治疗整体病需依据四脉,结合定证、定方、定疗程的原则进行论治。


    2.1  调神平亢汤  协调基方加石膏30g,牡蛎30g,桂枝10g,大黄10g,车前子30g


本方主治血涌于上的溢脉证,由《伤寒论》第107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以石膏代龙骨,车前子代茯苓化裁而来,全方寒热并用、升降并举、收散兼施、补泻共济,四方同调、八面共治,相反相成,适用于由交感神经亢奋所导致的各类病证,可治疗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痫、共济失调、脊髓空洞症、美尼耳氏综合症、高血压、严重失眠见溢脉者。


[医案举例] 梁某,女,36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右手颤抖,情绪激动时更甚,一月后又加不自主摇头,某医院神经科诊为“震颤性麻痹”。19733月就诊,其脉弦而上鱼际,舌苔少而质红。方用调神汤加鸡子黄一枚,搅令相得。药17剂,震颤摇头明显减轻,至75剂症状基本消失。嘱其续服20剂以作善后。(马文辉.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17.


    2.2  调心宽胸汤  协调基方加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5g,瓜萎30g,五味子15g,牡蛎30g


本方主治血郁于胸的紊脉证,由瓜蒌薤白汤合时方百合乌药汤化裁而来,具有强心健脑、宽胸宣肺、疏肝建中、安神止悸之功效,可治疗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肝脾肿大、月经不调、不孕症见涩脉者。


[医案举例] 张某,女,42岁。1972年春,患者由于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渐至胸痛、气短,甚至呼吸困难,血压忽高忽低,多方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由于久治乏效,渐渐肝脾肿大,心悸气短愈发明显,心绞痛的发作时间日见频繁,住院月余,未见好转,遂来门诊,评脉见涩脉,处以调心汤,疗程定在3个月,瞩其依法服用,药服1月症状明显减轻,心悸、睡眠好转,继服2月,查体,心电图恢复正常,肝脾B超检查已恢复原位,心绞痛未再发作。(马文辉.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12.


    2.3  调胃舒郁汤  协调基方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10g


本方主治气滞于中的聚脉证,由《伤寒论》第103条大柴胡汤以陈皮代枳实,加党参、甘草化裁而来,具有平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解除平滑肌痉挛,帮助消化,加强胃肠蠕动,推陈出新之功效,适用于由迷走神经亢奋所导致的各类病证,可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梅核气、食道炎、食道憩室、贲门痉挛、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扭转、消化道肿瘤、胆石症见聚脉者。


[医案举例] 刘某,男,43岁。年来纳食则胃脘胀痛,胸部痞满,并食减寐少,身疲乏力。先后经省内外六个医院检查皆断为“胃扭转”。患者不愿手术,服药治疗半年少效。于197111月来所门诊。视其面容憔悴,形体羸弱,脉象聚而弦细,舌苔薄白。处以调胃汤加桃仁30g、王不留30g。药后食纳渐增,脘痛渐减。200剂痛止,睡眠安稳,精神已佳,复至北京复查:“胃扭转好转”。患者信心很大,必至痊愈而后已,续服百剂,已一如常人,经复查:胃位置正常。(马文辉.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17.


     2.4  调肠解凝汤  协调基方加陈皮30g,白芍30g,川楝子15g,小茴香10g,大黄10g


本方主治寒凝于下的覆脉证,由调胃舒郁汤加川楝子、小茴香化裁而成,温中散寒、荡涤肠胃,使积聚之黏液可除,可治疗十二指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慢性阑尾炎、前列腺炎、附件炎见覆脉者。


[医案举例] 王某,女,37岁。19723月,因患卵巢囊肿而行手术治疗,术后三月,出现腹持续痛,且不时甚剧。五日不大便,亦不矢气,并恶心,呕吐、腹胀。至某医院诊为“粘连性肠梗阻”,行剥离手术。二次手术后两月,又见腹痛不大便,症状如前。患者不愿再次手术,遂来改求中医。时已一周不大便,腹胀满而痛甚。脉沉弦而覆,苔薄白。以调肠解凝汤加五灵脂15g,王不留30g,芦荟3g,威灵仙10g。第一次服后,约六小时便下结粪甚多,腹痛顿减。3剂后痛止,连服20剂,痛再未作。(马文辉.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18.


    复习思考题:

1. 协调基方的组成是什么?是由哪个方剂演变而来的?

2. 四个协调方剂各自的组成是什么?分别是针对哪个脉证提出的?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马文辉  博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太原030024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