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 >> 研读医案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之重要性探析
详细内容

研读医案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之重要性探析

    摘要 中医医案涵盖了几千年来的中医理论和临证知识,对中医药传承影响深远。深入地研读中医医案对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中医医案的源流,总结了医案研读的若干方法,将其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以期在当前院校与师承教育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重视研读中医医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和中医药文化自信,也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700100)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时至今日,中医学仍然在保障人民卫生健康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相继出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中医药院校教育实践探索已近70年,培养了大批中医药领域的中坚力量,然而也面临困惑和挑战。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中医思维淡化、中医临诊能力弱化的现状。在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将师承教育的精髓与中医药院校教育有机融合以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成为决定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


    纵观中医药发展脉络,中医医案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现代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研读中医医案,不仅能更好的感受名医大家的医德医风,学习中医前辈的临证思路,也能更好地领悟经典,培养中医思维,不失为当代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林龙,熊浩,王明潮.广东省中医经典继续教育现状与思考——以广东省15所不同地区各级医院180名临床中医师及广州中医药大学800名高年级中医专业学生为例[J].光明中医, 2012, 27(11):2157-2161.

[2]申颖.基于医案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方法探索[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3]狄颖.民国时期中医医案的演变与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2017.

[4]滕文静,孙长岗,李雁.浅谈不同中医医案研究方法对临床思维建立的重要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811-815.

[5] 艾建伟, 冯玮, 史爱兰, 王俊阁,中医医案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37-38.

[6]祝远远,刘更生,张蕾,吴楠.中医医案与临证思维三段式教学模式及实践[J].中医教育,2018,37(7):35-37.

[7]余占海,段淑琴,姜化侯.把握临床思维的特点[J].临床误诊误治,1997,1(3):131-132.

[8]蒋永光,潘娟,金桂花,等.中医临床思维及其特点[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8):463-464.

[9]孙岸?|,王永炎,谢雁鸣.中医意象思维理念刍议[J].中医杂志,2011,52(2):89-91.

[10]陈擎文.数据挖掘技术在古代名中医中风医案之应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54-2257.

[11]谭学惠,林贵平,卢晶晶,等.中医院校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8):13429-13429.

[12]黄张杰.现代岭南名老中医医案及其有效经验方的收集和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3]林嫦;基于现代名老中医黄疸医案的数据挖掘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

[14]茅晓.《名医类案》研究的方法学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l):34.

[15]李赛美.从历史、文化、源本角度还原《伤寒论》真谛——评《伤寒论疑难解读》[J]. 山东中医杂志, 2001, 20(1):62-62.

[16]王伯章.中医临床思维导学.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

[17]张家玮, 王致谱, 鲁兆麟. 何廉臣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27(6):18-20.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王娟1,章轶立2 ,郎睿3,谭楠楠2,杜康佳2,王安雨2,黄天一4,赵文景5,王伟2 (1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0029)(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91)(4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北京 1007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 100010))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