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朱宗元教授探补中益气汤验案
详细内容

朱宗元教授探补中益气汤验案

    摘要:李东垣所创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为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朱宗元教授临证时重视顾护脾胃中焦之气,善从脾胃着眼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各种疾患,临床应用广泛。文中记录了朱宗元教授在临床治疗膀胱炎、肾盂肾炎、 胃下垂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腱鞘炎、胆囊癌肝胃转移等典型病案及讨论,疗效肯定,以资验证。     


     基金项目: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7]125号)。


    朱宗元教授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第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载。临床上多以经方进行加减,应用的方药多源于古典医著,但他师古而不拘经,更强调要走出经典,不拘泥,不固步自封,要能够知常达变,灵活变通。临证中的朱老非常重视补益脾胃,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补益脾胃经典方剂补中益气汤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尤其体现了朱老重视顾护脾胃中焦之气的临证特点。现将其临证验案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益气健脾、利水通淋治疗膀胱炎

史某某,女,60岁,2006年5月26日初诊。尿频、尿少,伴尿后痛。患者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量少,夜尿多等,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经人介绍,来朱老处就诊。刻下症:面色晄白,尿频、尿少,尿后疼痛,伴阴痒。舌淡苔黄腻,脉虚细无力。痛风病史。理化检查:肾功能(-),血尿酸(UA):510 IU/L(150—430 IU/L)。西医诊断:膀胱炎、阴道炎,中医诊断:淋证。证属:脾虚气陷、湿热蕴结,治宜益气健脾、利水通淋,拟补中益气汤合导赤散加减,处方:黄芪15g,党参10g,炒白术6g,当归6g,升麻5g,柴胡5g,枳实10g,生地4g,赤芍5g,竹叶3g,通草3g,吴茱萸4g,荜茇4g,益智仁4g,覆盆子4g,乌药3g,秦皮7g,伸筋草7g,白茅根7g,甘草2g。14剂,水煎服,日1剂,连服2周。

12.png


按:膀胱炎、泌尿系感染,属中医“淋证”,多责之湿浊及湿热流连,临床多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但该案例患者老年女性,由于久病正虚,湿邪易于伤脾,导致脾虚气陷,湿邪久郁化热,酿生邪毒,互为因果,则见病情迁延难愈,形成虚实、寒热错杂之症。治疗用补中益气,以扶助根本,朱老认为土旺则能运化水湿,脾健则能升降气机,脾气健运,气机调达,则湿浊自祛;而利湿通淋用于治标,寒热、标本同治,故见效较快,据中医“同气相求”之理,痛风之痼疾与淋证之湿邪交结不解,常常可使病情加重,因此,一旦痛风发作,必须要及时加强利湿温经通络,宣痹止痛,控制病情,巩固既往疗效。


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温肾固涩治疗肾盂肾炎

师某,女,48岁,2006年9月19日就诊。尿频反复发作四年,加重一年。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日10余次,不伴尿急、尿痛。当地诊所给予消炎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症状缓解。后虽有复发,但间隔时间较长,自服消炎药即得缓解。以后发作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尤其近一年来频频发作,稍有劳累或受凉即犯病,自服消炎药不能缓解,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盂肾炎”。患者欲求中医药治疗,遂来朱老师门诊求治。刻下症:尿频,日十余次,夜尿尤甚,腰困,小腹坠胀发凉,带下量多色黄,无异味,大便如常,睡眠一般,舌质淡红,舌苔黄白相兼,脉沉缓。理化检查:尿常规:PRO(+) BLD(+),肾区有压痛和叩击痛。西医诊断:肾盂肾炎,中医诊断:淋证(劳淋),证候:脾肾亏虚,湿热留恋,蕴结下焦,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温肾固涩,拟补中益气汤合导赤散加减,处方:黄芪15g、党参10g、炒白术6g、当归6g、柴胡5g、升麻5g 、生地 4g、赤芍5g、吴茱萸4g、通草3g、竹叶3g、荜茇4g、土茯苓7g、苦参7g、韭菜子5g、蛇床子5g、山药4g、扁豆4g、乌贼骨5g、芡实4g、椿根皮5g、鸡冠花5g、小茴香4g、荔枝4g、乌药3g、白茅根7g、甘草2。30剂,水煎服,日1剂。


按:淋病治疗初起多实证易治,久病虚实夹杂者难治,该病属难治之例。临证初病若治不沏底,久病伤正,形成正气亏损,邪气留恋不解之证,单纯采用清热利湿之法难取佳效,必须扶正祛邪并用。方取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升举清阳[1],兼用温补肝肾散寒祛湿之品,温暖下元,达到恢复膀胱气化之功,再合导赤散清热利湿通淋,标本同治,方证相合,故获良效。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2]。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3]。辨证时只要谨守中焦脾胃气虚之病机,论治可不拘泥于原方得主治范围,均可灵活化裁加减运用,取得突出疗效。相信随着中医人对补中益气汤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探讨,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不断拓展应用,其在疾病的防治上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应鑫, 宋飞飞.《脾胃论》学术思想阐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9): 3-4.

[2] 肖书星. 补中益气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0, 02(20):38-38.

[3] 高伟铿, 张永杰.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病证验案三则[J]. 海南医学, 2015(2): 293-294.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郝华1,董秋梅1*,朱宗元1Δ,张锁1,李永乐1,董平1 (1.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110)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