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命门动气学说治慢性腹泻浅析
详细内容

命门动气学说治慢性腹泻浅析

摘   要:慢性腹泻是一种多病因所导致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持续难愈易反复。治疗不当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命门动气学说是以注重肾间阳之原气为理论的学说,在中医学理论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析命门动气学说与慢性腹泻之间的关系,参照现代医学关于慢性腹泻的认识,结合中医临床治验,探讨温补肾阳法治疗慢性腹泻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丰富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腹泻的理论和手段提供参考。

慢性腹泻是一种表现为每日排便次数增多,一天超过3次或排便量增加,每日大于200g或粪便性状改变,含水量>85%或者含有未消化食物、脓血;病程持续或反复超过4周的慢性疾病,是一种多种病因所导致的消化内科的慢性疾病[1]。该疾病持续难愈易反复,治疗不当易诱发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2]。西医认为该病由于感染细菌、病毒导致黏膜炎症、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肿瘤及其他等而引发,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常运用止泻药、解痉止痛药、微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消除胃肠炎症等,疗效一般。中医学将慢性腹泻归于“泄泻”“下利”的范畴,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效果较好。多数医家多重视健脾化湿,我们应用命门动气学说理论,以温补肾阳法治疗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试就运用命门动气学说治疗慢性腹泻的相关内容阐述如下。


患者中老年女性,肾气随年龄逐年虚损。大便夹杂不消化食物,小腹冷痛,腰酸冷痛,四肢畏冷,皆为肾阳不足的表现。肾阳不足,火不暖土,水谷不化,致大便夹杂不消化食物;阳气不足,失于温养,致腰腹四肢出现冷痛。先天之本肾阳不足,亦可影响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出现胃脘嘈杂、加重消化失常、四肢不适等症状。故治疗此之泄泻,重在化生肾阳以止泻,同时脾肾同调。方中补骨脂、肉豆蔻补肾助阳、化生原阳之气;菟丝子补益填精、滋补肾阴,使阳有所长,阴阳互生。黄芪、党参、炒白术补气健脾;莲子肉补脾止泻、益肾填精;使脾肾同调,先天后天互相滋养。茯苓、薏米利水渗湿,祛除湿邪以止泻;焦山楂、陈皮健脾理气;生姜、大枣补中益气;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温补肾阳,脾肾同调,共奏温肾止泻之功。后据其临床症状随证加减用药,服用两月症状消失。我们通过对临床病案的长期观察,发现应用命门动气学说理论,以温补肾阳法治疗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命门动气学说理论可以丰富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腹泻的理论与治法。

综上,命门动气学说为治疗慢性腹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且如今已被临床验证其重要性。可见肾阳虚衰在慢性腹泻的病机中亦为关键,期望临床医生能更重视温补肾阳在治疗慢性腹泻的地位,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军,刘冬.慢性腹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9):862-863.

[2]Schiller L R,Pardi D S, Sellin J H. Chronic Diarrhe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6, 15(2):182-193. 

[3]孟庆云.命门学说的理论源流及实践价值[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7):484-485.

[4]樊成.慢性腹泻病的病因分析与相关诊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7):209-212.

[5]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2-403. 

[6]张莉娟,江勇,刘炳华,张志广.成年人慢性腹泻病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760-2765.

[7]张声生,王垂杰,李玉锋,汪楠.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14):1256-1260. 

[8]吴丽辉,陈建辉.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42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30):104-105.

[9]吴罕琦,张烁,姜宁.葛琳仪治疗慢性泄泻临床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0(27):831-832.

[10]孙一奎.医旨绪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6.

[11]孟庆云.命门学说的理论源流及实践价值[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7):484-485.

[12]王鹏,刘永尚,贺子晗,洪靖,王永培,解伟华.命门动气说学术思想探析及其指导下的温阳止泻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6):737-738.

[13]王保芹.孙一奎辨治泄泻医案刍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5):31-32.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张宇倩  王均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 )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