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 >> 中医思维在舌诊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

中医思维在舌诊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中医思维是中医药教学、临证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思维、中和思维、取象思维、微观思维、恒动思维、辩证思维、临证思维等,《中医诊断学》本科课堂教学对象多为初学中医的青年学子,如何将这些独特的思维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是《中医诊断学》教学工作的研究重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着重对中医思维在“舌诊”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NO.2017YFC1703306);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度校级科研基金(NO.2017-KY003)


中医药具有独立的思维体系,“中医思维”是中医药的“灵魂”,“培养中医思维”是中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思维主要体现在整体思维、中和思维、取象思维、微观思维、辩证思维、临证思维等方面。笔者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中医思维,既能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又能使课堂更加活泼、“接地气”,更能培养中医初学者的学习兴趣。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药课堂教学的主干课程,“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在“舌诊”本科教学中,虽有较为丰富、客观的图片、视频辅助教学,但因为舌诊教学对象多为低年级中医相关专业学生,在小学时《中医学概论》《中医学基础》教学内容中,亦有部分舌诊内容,教学对象中医基础薄弱,中医思维不强,如何在“舌诊”本科教学中加强中医思维的培养,使舌诊教学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是摆在舌诊教学面前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下面笔者总结归纳多年教学活动中的部分观点,和各位同道一起探讨。


中医的临证思维,是中医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指结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提升理论的思维方式[4]。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如果有机会引领学生临床见习,结合具体病例学习舌诊,既有感官知觉体验,又有案例深入剖析,肯定事半功倍,但是,随着中医药相关专业扩招,低年级学生临床见习机会较少,受限于客观条件,可以适当结合古代经典著作分析舌象,如《温疫论》之“积粉苔”。《温疫论·急证急攻》:“温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午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邪毒传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渴少减,热去六七,午后复加烦躁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复瘀到胃,急投大承气汤。傍晚大下,至夜半热退,次早鼻黑、苔刺如失。……尝见温疫二三日即毙者,乃其类也[7]。”此段话以“舌象变化”为中心,阐述了“积粉苔”“灰黑苔”“点刺舌”等的舌象特征和临床意义,从病症、病机、方药、病势等角度阐述瘟疫急证急攻治法,极具临床代表性,在舌诊教学中,亦颇为生动、全面。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8],其中,中医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在此过程中,中医思维的培养应该贯穿始终。《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诊在临床亦是简便、精准的必用诊察方法,在舌诊教学中不断深入培养中医思维,对于中医人才的持续培养和中医药的守正创新非常有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爱平.论中医思维方法及其在《中医基础理论》“三基”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90-191.

[2]倪红梅,方盛泉.试论中医思维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的渗透与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09):2240-2242.

[3]张汉宜.试论“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4899-4901.

[4]徐玉锦,金明玉,李京玉,李根培.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中医思维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5):32-34.

[5]宋美芳,陈家旭,彭晨习,等.论中医微观辨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7):2867-2869.

[6]齐元玲,张庆祥.恒动观下气一元论对中医整体观念的解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05):357-361.

[7]吴有性.温疫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6.

[8]吴勉华,黄亚博,文庠,冯广清.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 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J].江苏中医药,2019,51(07):1-9.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凌智  胡志希  刘旺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208)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