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张卫红教授温清并用法治粉刺性乳痈
详细内容

张卫红教授温清并用法治粉刺性乳痈

摘要  张卫红教授擅长应用“温清并用法”辨治粉刺性乳痈,认为粉刺性乳痈具有郁热、耗气、伤阳、瘀滞、缠绵的特点,是导致粉刺性乳痈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形成瘘管,迁延难愈,临床治愈较为复杂的关键。张教授针对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血虚寒凝”的病机特点,确立疏肝清热、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治疗原则。急性期治以疏肝清热,活血通滞,佐以健脾化痰;缓解期注重温阳补血,扶正托毒,结合患者临床病情变化,灵活化裁,使肿块得消,病情向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传承和科技创新项目(ZYCC2019020);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国自然培育基金项目(GZRPYJJ-201702);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宝山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BSMZYGZS-201909)


粉刺性乳痈近年来临床发病率逐年提升,以乳房肿块,乳瘘,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溃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顾伯华在《实用中医外科学》中首次将其命名为“粉刺性乳痈”。本病为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1-2]。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Ⅳ型超敏反应、局部感染、泌乳素增高、口服避孕药、外伤、非双乳交替母乳喂养等相关[3-6]。目前西医治疗粉刺性乳痈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治疗创伤大,极易复发,或形成窦道经久不愈,乳房外形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以辩证论治为前提,注重整体,临床疗效确切。


张卫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宝山区名中医,师承江苏省名中医卞卫和教授,治学严谨,从医从教20余载,临证时治疗粉刺性乳痈见解独到。恩师认为粉刺性乳痈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病机总为肝经郁热、血虚寒凝,经络阻塞,遇诱因则发。


粉刺性乳痈临床多局部红肿热痛,难腐难溃,辨证属于阴证疮疡范畴。因气血亏虚,无力疏布津液,致寒痰凝滞。肝郁日久化热,热蒸腐肉酿脓,脓成溃后成瘘,肝郁日久乘脾,致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常,聚而生痰湿,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治疗上着眼于温清并用法,佐用疏肝健脾化痰之法,结合局部病变的寒热虚实,加减配伍,多管齐下,综合运用综合运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疏肝清热,健脾化痰之法。张卫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粉刺性乳痈,具有损伤小、愈合好、复发率低,疗效好,能明显缩短病程等优势,未来需要更多病例验证以及更加深入的临床研究,以期探索其机理。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

[2].武忠弼.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0-302.

[3]. NIKOLAEV A,BLAKE CN,CARLSON DL.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prolactinemia and Granulomatous Mastitis[J].The Breast Journal,2016,22(2):224-231.

[4].ALUNGAL J,ABDULLA MC,NARAYAN R.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with erythema nodosum and polyarthritis[J].Reumatismo,2016,68(2):97-99.

[5].王颀,杨剑敏,于海静.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与处理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7):734-738.

[6].肖敏,李三荣,周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13(5):277-280.

[7].沈胡刚,顾建伟,彭志坚.加味瓜蒌散联合金黄膏治疗产后乳痈初起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6):100-101.

[8].胡敦全,陈永刚,吴金虎,等.生麦芽生物碱对高泌乳素血症模型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 28(5) :545-548.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王晓婷  李甜  张卫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乳腺外科,上海201999)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