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 >> 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
详细内容

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

摘要:中国医学史课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在医学通识教育中引入“故事教学法”,需要设计好故事,要讲好古代医者仁心的故事,以他们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讲清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深入理解这些发现产生的时代和背景;讲好现代医家和医史学者的故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相对接。在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要采取各种措施讲好故事,比如引入“蒙求”类古代医籍的课外内容读物,引导同学们阅读反思,课程思政来说,弘扬中医文化主旋律,也能让当代大学生体会古代医学先贤事迹感受心灵震撼,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专业素养教育,为天地立素心;生命意义教育,为生民存使命;可以辨章学术源流,为往圣继绝学。


《中国医学史》课程多开设在各高校大一或大二阶段,是推动医学人文教育的平台之一,目前该课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


在医学通识教育中引入“故事教学法”,在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要采取各种措施讲好故事,既往有学者指出蒙卦教育思想对针灸学生的教育意义[1],引入“蒙求”类古代医籍的课外内容读物,蒙求类医学读物亦是以人物为主,传递古代先贤的故事。这种体例不唯蒙求类医学古籍,因为早在明代李濂即著有《医史》,当时是一部编录明代以前的名医共72人的传记,虽然很多现代学者不认为其是医史范畴,乃是医家人物传记,然则正如民国医家曹炳章指出的那样“实录历代名医事略,以为后人楷模者,曰医史。”


当下医学人文的教育提出了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蒙求医书中蕴含大量医家人物典故,如何讲好中医故事,弘扬中医文化主旋律,或许透过蒙求类医学古籍中医学人物的介绍,也能让当代大学生体会古代医学先贤事迹感受心灵震撼,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专业素养教育,为天地立素心;生命意义教育,为生民存使命;可以辨章学术源流,为往圣继绝学。


2019年柳叶刀面向中国开展了“威克利-伍连德奖”征文比赛[17]就是为了让世界倾听、看到中国医生的故事。2019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谭文斐的《给父亲的一封信》、2020年南昌大学的二年级医学生韦芊《你也有隐秘的角落吗?》获得威克利—伍连德奖。伍连德当年有感于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立森《医学史》一书关于中国医学仅不足一页内容,震动之下,与王吉民合作16年撰写了英文版《中国医史》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光辉历史与伟大成就,维护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和尊严。


今天研究组在本科教学中讲授《中国医学史》,紧扣“四个回归”提升医学史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四有新人”——有理想:用历代医家高尚医德思想充实个人品格,更深刻地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道德:讲述医史学者的读书故事,引导同学们进行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思考,体会科学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文化:对中医科学化、中医现代化提法的思索,了解中医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发展历程,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促进中医文化自觉;有纪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既要有批判性思维,又要在创新意识萌芽中注意学术诚信。

 

参考文献

[1] 游世晶,童伯瑛.蒙卦教育思想在《针灸医籍选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2):122-124.

[2] 孙灵芝,汤巧玲,陈昱良,周立群.学医以慈悲,学史明喜舍——医学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0):30-32.

[3] 孙灵芝.古代地方志里中医药文化资源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3):140-142+146.

[4] 李德杏,王蕾,赵健,王晨艳.《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01):91-93.

[5] 王缙,莫清莲,张岚,范丽君.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教学专题“中国医学史上医生的尊称”为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4):150-151.

[6] 王华生,黄萼华.基于“课程思政”的医学史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论坛,2019(7):34-36.

[7] 郑金生.“龟甲、败龟、龟板”考辨——论龟甲当用上、下甲[J].中医杂志,1982(3):56-58.

[8]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45)[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492.

[9] 陈嘉谟.本草蒙荃(卷11)[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2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143.

[11] 乔亭祥,赵立山,臧笑松,张万强,杨梅香,杨勇.龟上、下甲滋阴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88(3):141-143.

[12] (日)山田正珍.桑韩笔语[M]//山田正珍医书二种.张雪丹,张如青,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3-64.

[13] (宋)庄绰.鸡肋编[M].萧詹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115.

[14] 余嘉锡.余嘉锡古籍论丛[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127.

[15] 李经纬.中医史[M].修订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402.

[16] 张志斌.《湿热论》存世疑问的文献学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6):464-467.

[17] Wang, Helena Hui et al. The Wakley–Wu Lien Teh Prize Essay 2019: telling the stories of Chinese doctors[J].The Lancet,2019,394:11.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孙灵芝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00029)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