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 >> 中医经典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详细内容

中医经典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经典“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6届—2019届开设中医经典课程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在中医经典课堂的学习体验和学生在中医医师分阶段测试中经典课程的得分两个方面评估该教学模式。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过程与方法的维度上同意比率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喜欢“工作坊”授课模式的占54.47%(67/123)、不喜欢的17.89%(22/123)、希望两者结合的占27.64%(34/123)。学生在中医医师分阶段测试中的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工作坊”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中,实验组半数以上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模式,但学生的成绩无明显提升,这说明课题组未来就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思考。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No.17YJA880093)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精粹所在,“读经典,做临床”是每一位名老中医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医院校教学改革逐渐将中医经典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一些院校在办学模式上进行了“教医研”三位一体的改革,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很多高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仍存在偏重教学方法、弱化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丝毫未发生转变的问题。本课题组以感悟中医经典课程中丰富的隐形知识为出发点,立足于课堂教学,在借鉴“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有效问题为灵魂、以智能手机移动信息为辅助、以小组讨论为形式、穿插以传统讲授、并以课下实践为补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1],探索可以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培养中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6届—2019届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在中医经典课堂的学习体验和学生在中医医师分阶段测试中经典课程的得分两个方面评估中医经典工作坊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实验组半数以上同学认可工作坊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可以让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原文,但实验组在医师分阶段测试中并无突出表现。这说明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同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中医经典“工作坊”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问卷结果显示不少同学学习观念没有转变,学习过程中更重视知识储备,而忽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会对新的教学模式有抵触情绪;有同学因性格腼腆,还有同学因基础知识太薄弱,最终没有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同时,采用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让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才会让中医经典“工作坊”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效果。此外,考试是指引学生如何学习的指挥棒,正如学生在问卷中写道:“小组讨论让我学会了思考,启发思维,但考试并不考我的想法”。因此,笔者建议各类经典考试重点应在理解的深度上,而不是背诵的广度上。毕竟学生只背诵经典,面对真实复杂的病人时常常会束手无策,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也很容易忘得一干二净;学生深度理解经典,能促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


还要特别说明的两点是:一.从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来看,对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素问·调经论》中“阳虚则外寒,阳盛则外热”的理解,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能较好掌握的不过一二;而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后,90%以上的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并掌握。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工作坊”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非常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挖掘教材中隐性知识,去批阅学生的作业,去设计教学活动;课堂讨论中更是会有很多无法预设的情况需要应对,课下实践也会碰到教师无法治好的病证,这些对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教师不愿意使用该模式的主要原因。但是使用了该教学模式就会体会到这是揭开中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神秘面纱的有效手段,收益的不仅是学生,教师收获的也会有很多,“工作坊”模式的实施可以促进师生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皞珺.中医经典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光明中医,2019,34(2):327-330.    

[2]何小微.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06,(1):20-23.

[3](英)波兰尼著,许泽民译.个人知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12.

[4] 德特勒夫·哈尼施,韩青译.知识管理与学习方法创新[J].当代财经,1999,(8):43一48.

[5]赵宇明,王庆国.浅析隐性知识理论在中医学术传承中的重要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35 (2) :80一84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张皞珺,周波,徐建虎,李卫强,韩金荣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临床基础系(宁夏 银川 邮编:750004)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