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专题报道 >>中和医派 >> 中医“经方热”“经药热”的冷思考
详细内容

中医“经方热”“经药热”的冷思考

中医“经方热”,在以黄煌教授为代表的经方大咖的推动下,浩浩荡荡,滚滚前行,遍及全球。

中医“经药热”,在以祝之友、杨建宇师徒俩为代表的中医临床中药学专家的努力下,以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为基础,以重温经典,研修《神农本草经》为抓手,以中医道地药材提升临床疗效为着眼点,以中医临床人员识药采药研修班为契机,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普及展开,并迅速推进至东南亚各地区和国家,在中国大陆内地开展各地“经药”研修班,在港澳台开讲堂,在印尼巴淡岛设立中药研修园和“经药”“经方”研究室,由中和医派杨建宇之门人在新马泰乃至美欧设立传承研修工作站……势如大潮,汹涌奔腾,极大地推动着中医药临床服务水平的提升,使中医药道地药材之“经药”应用更精准,使“经方”的疗效更确切更显著,在临床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神奇疗效传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医药大发展的热潮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面对潮涌浪奔的“经方热”,身在波涛奔腾的“经药热”,胸怀激情荡荡,心头思绪满满……随着潮起潮涌,沉下心来,冷静思考,不禁浮想联翩,画文写字,把点滴思考与大家分享。

中医“经药热”“经方热”在基层私立中医院、中医诊所深受广大医者患者喜爱,热火朝天。在大陆体制内三级二级公立主体中医院内却少有关注,冷若冰雪。这样的囧泰,可以形容为“上寒下热”。究其原因,体制内大中型中医院因为诸多原因,临床研究的导向重点并不在中医经典的传扬,自然也不大关注“经药”“经方”的研究。因为引进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的应用,被中医药所谓的科研创新的无止境求新的引导,自然,传统的中医“经药”“经方”临床研究也就放在另外次要段位。当然,也有的是在某些刻意求新、求奇乃至必须用进口药的病患要求下而无奈为之,这都也在情理之中。换句话讲,某些中医药人之中医药思想之异化,导致了席卷全球的“经药热”“经方热”出现“上寒下热”之现象。

中医“经药热”“经方热”学术研究早已引起行业共识,而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的编写却视而不见。翻阅现在中医药高校教材,书中观念观点,要么是建国初期的,要么是在中西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要么就是在纯西医理论下的中医术语话的,至于中医药特色思维及临床优势,几乎丧失殆尽,至于“经方”“经药”更难进入中医药院校教材。

如“经方”,从民国时期学术研究就火热中医界,而转眼百年已过,中医药方剂学教材,仍然是以方剂的功效分类,而不是像经方分类,以方剂本身的作用或以方剂本身的组成分类,这样导致学习方剂学与经方无缘,二者成了二张皮。尤其是以功效分类之方剂学研究,几乎可以脱离方剂的本身,仅在功效层面做文章,而人为地忽略中医学科本身特质的研究。如,桂枝汤用功效分类,列入解表、发汗类,而事实上,发汗之功效与桂枝汤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服用桂枝汤后,再连续喝热稀粥,然后盖被子而致汗出,并非桂枝汤之本身作用,这样的误区,还有许多。

如泻心汤本义,此方作用乃“泻心”,乃指“经络”“三焦”,而功效呢,是通过肠胃之排气、排水、排物而达到疗效。结果,某些教材就把“泻心汤”列入调理肠胃之类中,更有甚者,说是古人搞错了,古人“心下”“心”实际是胃肠之误,岂不笑话?!这样的教学内容,几乎与“经方”“经药”原义之本无缘,缺少中医药基本思维,长期下去会导致中医药理论异化,遗患无穷!所以,在“经药热”“经方热”的大潮中,中医药高校教材改革必须要跟上!

中医“经药热”“经方热”学术研究和临床研究,与现代意义之科学实验研究存在严重的不一致!现代意义之医学科学研究,是小老鼠点头的游戏。尤其是动物的造模,与中医药之“经药”“经方”以人为本的研究方法、理念均存在严重的不一致。大家共认的是,中医药是研究人,是干预生病的人整个身体的研究。

现代意义之医学科学研究是研究动物的,如果动物没病,就造有病的动物,然后呢,再去干预,这个人为的有病动物有好转了,就模拟推广用到人的身体的疾病治疗上,期间不大关注人,而且所用之品也多为化学制剂。这与“经药”“经方”的研究方法、理念几乎是大相径庭,这也直接影响着“经方”“经药”自身研究的进步与发展,甚至严重地不利于中医药理论自身逻辑的发展。这个现象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认知,大家都三缄其口,而导致几十年来,中医药科研与“经药”“经方”科研严重不一致,偶尔有所交叉,也大多仅仅是对中医“经方”疗效的实证和验证,而不是深入研究中医本身,此现象也是前段许多中医大咖提出的“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问题之争。

而时止当今,“经药”“经方”研究偏离了中医药理论指导,就会使“经药”“经方”学术进步和临床发展失去“活水”和“源头”,失去原动力! 因此,中医药“经药”“经方”与当代医学科研研究在方法论、在理论上做更多相关交叉、融合,才能使中医药科学研究与现代医学科学实验研究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否则,医学也可能相悖走向反面。要想使中医“经药”“经方”科学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科水平飞跃,就必须走中医药自身科研道路,拾人牙慧,永无出路!

中医“经药热”“经方热”之冷思考,除了以上分享外,还有一些问题使得反思,如,临床应用“经药”“经方”,而临床考试却依据教材,中医药执业医师和药师考试也要依据教材,而不是根据临床实践之进步而进行修订,乃至现在的有些专家共识、行业标准乃至国标、药典都不敢越原框架半步,无“经药”“经方”临床实践的真实存在,而这样的东西,就无法推广落地,这也是某些标准大家不愿推广实施的根本原因。在具体的操控层面,“经药热”“经方热”席卷全球、全国之基层诊所,而高等院校、省级研究院所,乃至大城市、国家区域中医医疗机构,却漠视“经药热”“经方热”的存在,更有个别人还在反对,还在说风凉话,在开倒车,……由此可知,全球蓬勃兴起的“经药热”“经方热”大潮,也是同样面临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细细品味,中医药“经药热”“经方热”真正火热起来,促进中医药学科繁荣发展,看来仍有一段相当长的路需要我们去开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中医万岁!

杨建宇

光明中医杂志社主编

中华中和医派掌门人

医圣仲景文化推动者

经方学术研究推广者

经药理论体系创新者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