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10-57289308
首页 >>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 >> 硕士研究生中医诊断学案例式教学法的实践
详细内容

硕士研究生中医诊断学案例式教学法的实践

摘要  案例式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现已普遍应用于医学教育,我校中医诊断学科近年来在《中医诊断学》硕士研究生教学中进行了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探讨。本文对比了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本学科在《中医诊断学》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的具体方法、质量控制、效果评估及应用体会。

中医诊断学科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中医理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注重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辩证分析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中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

中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中医学人才的后备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更要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学习特别是核心课程的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改进培养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1]。

目前,在中医诊断学的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为主要的授课方式。该授课方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不足,加之中医诊断学中望闻问切等诊法及各种辨证体系的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不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对部分知识难以理解影响学习效果[2]。因此,处理好中医基本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的关系,发挥中医诊断学的桥梁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以此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我们尝试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从四诊到辨证对中医诊断学课程进行进一步深化改革。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于 1870 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 Christojpher Columbus Langdell) 教授创立,后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3]。该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充分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4][5]案例式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点是案例的有效运用,教学案例包括名家医案医集、教师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故事、病案等。

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分析望闻问切所获取得的疾病资料时,启发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所学知识来推理病证反应, 从而进一步掌握证候分析的方法;由辨证结论过渡到治法方药, 用中药学、方剂学的基础知识加深对辨证分析的理解, 使学生将所学中医知识融会贯通, 逐步形成中医思维模式,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向华,袁栋,刘志军,等.CBL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2017,19(6):420-422.
[2]郭洪,王艳艳,宋敏,等.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模式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01-103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83-185.
[4]刘慧敏,孟培培,于浩,等.案例式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1):1-3.
[5]刘丽莎,王淑娟,谷忠悦,等. CBL联合LBL混合式教学在针灸学课程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07):35-37.
[6]唐利龙,梁岩,陈宏.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 24(9):2250-2251
[7]肖进顺.傅青主女科新解[M].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6: 84.
[8]中国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5.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曹娟  李琳荣*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浏览手机网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电话:010-57289308 010-57289309 QQ:1185259928 投稿信箱:zgzyyycjy@163.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归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所有  京ICP备12030622号   www.zgzyyycjy.com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协办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出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2779              CN 11-5024/R
名誉主编:孙光荣      社长:李彦知               主编:杨建宇
副主编:于永杰 吴大真     编辑部主任:杨杰      网络发行:黄兴

seo seo